又多了一門必修課!
以后學生健康知識、急救知識
特別是心肺復蘇將會納入考試內容
而且還會影響孩子升學哦~
近日印發(fā)的《健康中國行動(2019—2030年)》明確提出中小學健康促進行動,把學生健康知識、急救知識,特別是心肺復蘇納入考試內容,把健康知識、急救知識的掌握程度和體質健康測試情況作為學校學生評優(yōu)評先、畢業(yè)考核和升學的重要指標。
有關調查顯示,近70%的急救事件都發(fā)生在家庭之中,人的心臟停跳4分鐘內救治成功率約50%,6分鐘內救治成功率約10%,10分鐘內救治成功率約1%。如果第一時間進行胸外按壓,就會為專業(yè)醫(yī)護人員的到來贏得寶貴時間,極大地提高救治成功率。如果每個家庭中有1-2個成員學會一些急救技能,關鍵時刻就是救命知識。
今年3月25日,北京市東城區(qū)東單體育館內一名正在打籃球的男子突然倒地,心臟驟停,恰巧同在館內打羽毛球的6名協(xié)和醫(yī)院的醫(yī)生看到這一幕,大家一邊撥打120,一邊展開了搶救,實施了心肺復蘇和儀器除顫。大約半小時后男子恢復自主心律,被送往距離最近的同仁醫(yī)院。這段刷屏的視頻曾經溫暖了大江南北。
視頻來源:新京報我們視頻
然而,除了醫(yī)護人員外,目前我國有良好急救知識儲備的人并不多。發(fā)達國家的急救能力的培訓非常普及,法國的急救培訓普及率為其總人口的40%,這個數(shù)字在德國更是高達80%;在美國,僅接受過心肺復蘇技術培訓的人數(shù)就占總人口的三分之一。
而在我國,急救技能普及率百分比僅為個位數(shù)。來自國家心血管病中心的數(shù)據(jù)顯示,我國平均每分鐘就有1人死于心臟性猝死,而在面對心臟驟?;颊邥r,很多人卻不敢救、不會救,以至于白白地失去“黃金”搶救時機,這無疑是值得反思的。
對每個人來講,危險有時是如此之迫近,生命有時是如此之脆弱。尤其是我國人口老齡化越來越突出,意外傷害、腦卒中、心跳驟停等疾病的發(fā)生也越來越年輕化。
據(jù)急救專家介紹,普通人通過急救技術培訓不是一件復雜的事,現(xiàn)有的課程,只需要兩三個小時就能掌握,可以考慮把急救技術作為部分行業(yè)入職的必修課,就像健康體檢一樣,或者綁定到駕照考試中。
就此而言,《健康中國行動(2019—2030年)》明確提出將急救知識等納入中小學考試內容,十分必要,也非常重要。
期盼這項重大民心工程持之以恒地抓下去,大力提高我國的急救能力培訓普及率。這樣,我們周圍就會涌現(xiàn)出越來越多的“急救達人”,在關鍵時刻拯救自己的親人和他人生命,造福社會。
《健康中國行動(2019-2030)》
哪些行動與急救普及有關?
個人和家庭:
掌握必備的健康技能。會測量體溫、脈搏;能夠看懂食品、藥品、化妝品、保健品的標簽和說明書;學會識別常見的危險標識,如高壓、易燃、易爆、劇毒、放射性、生物安全等,遠離危險物。積極參加逃生與急救培訓,學會基本逃生技能與急救技能;需要緊急醫(yī)療救助時撥打120急救電話;發(fā)生創(chuàng)傷出血量較多時,立即止血、包扎;對懷疑骨折的傷員不要輕易搬動;遇到呼吸、心臟驟停的傷病員,會進行心肺復蘇;搶救觸電者時,首先切斷電源,不能直接接觸觸電者;發(fā)生火災時,會撥打火警電話119,會隔離煙霧、用濕毛巾捂住口鼻、低姿逃生。
政府:
完善學生健康體檢制度和學生體質健康監(jiān)測制度。把學校體育工作和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納入對地方政府、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的考核評價體系,與學校負責人獎懲掛鉤。把學生健康知識、急救知識,特別是心肺復蘇納入考試內容,把健康知識、急救知識的掌握程度和體質健康測試情況作為學校學生評優(yōu)評先、畢業(yè)考核和升學的重要指標,將高中體育科目納入高中學業(yè)水平測試或高考綜合評價體系,鼓勵高校探索在特殊類型招生中增設體育科目測試。(教育部牽頭,衛(wèi)生健康委按職責負責)
勞動者個人:
提升應急處置能力。學習掌握現(xiàn)場急救知識和急性危害的應急處置方法,能夠做到正確的自救、互救。
政府:
開展老年健身、老年保健、老年疾病防治與康復等內容的教育活動。積極宣傳適宜老年人的中醫(yī)養(yǎng)生保健方法。加強老年人自救互救衛(wèi)生應急技能訓練。推廣老年期常見疾病的防治適宜技術,開展預防老年人跌倒等干預和健康指導。
個人:
學習掌握心腦血管疾病發(fā)病初期正確的自救措施及緊急就醫(yī)指導。急性心肌梗死疼痛的部位(心前區(qū)、胸骨后、劍突下、左肩等)與心絞痛相同,但持續(xù)時間較長,程度重,并可伴有惡心、嘔吐、出汗等癥狀,應讓病人絕對臥床休息,松解領口,保持室內安靜和空氣流通。
有條件者可立即吸氧,舌下含服硝酸甘油1片,同時立即呼叫急救中心,切忌乘公共汽車或扶病人步行去醫(yī)院。
早期腦卒中發(fā)病的特點是突然一側肢體無力或者麻木,突然說話不清或聽不懂別人講話,突然視物旋轉、站立不能,一過性視力障礙、眼前發(fā)黑,視物模糊,出現(xiàn)難以忍受的頭痛,癥狀逐漸加重或呈持續(xù)性,伴有惡心、嘔吐。
出現(xiàn)這種情況時,應將患者放平,仰臥位,不要枕枕頭,頭偏向一側,注意給病人保暖。同時,立即撥打急救電話,盡量快速到達醫(yī)院。抓住4小時的黃金搶救時間窗,接受靜脈溶栓治療,可大幅降低致死率和致殘率。
社會和政府:
鼓勵、支持紅十字會等社會組織和急救中心等醫(yī)療機構開展群眾性應急救護培訓,普及全民應急救護知識,使公眾掌握基本必備的心肺復蘇等應急自救互救知識與技能。
到2022年和2030年取得急救培訓證書的人員分別達到1%和3%,按照師生1∶50的比例對中小學教職人員進行急救員公益培訓。
完善公共場所急救設施設備配備標準,在學校、機關、企事業(yè)單位和機場、車站、港口客運站、大型商場、電影院等人員密集場所配備急救藥品、器材和設施,配備自動體外除顫器(AED)。
每5萬人配置1輛救護車,縮短急救反應時間,院前醫(yī)療急救機構電話10秒接聽率100%,提高救護車接報后5分鐘內的發(fā)車率。(衛(wèi)生健康委牽頭,教育部、財政部、中國紅十字會總會等按職責分工負責)